【科普篇】雷暴哮喘:当天气成为呼吸的“引爆器”
发布时间:
2025-09-11
浏览量:

        夏日傍晚,电闪雷鸣,一场暴雨即将驱散一天的闷热。然而,随着雨滴落下,许多人没有感到清爽,反而开始出现剧烈的咳嗽、喘息、胸闷,甚至呼吸困难。医院急诊室在短时间内被潮水般的病人挤满,他们症状相似,都与呼吸有关。这不是灾难电影的情节,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自然与健康交织的现象——雷暴哮喘(Thunderstorm Asthma)。 雷暴哮喘是指在雷暴天气发生期间或之后,群体性地出现哮喘急性发作或类似哮喘症状(如喘息、气促、胸闷、咳嗽)的现象。它并非一种新的疾病,而是特定气象条件与过敏原共同作用,引发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。近年来,陕西榆林、宁夏银川、内蒙古呼和浩特和重庆都报道过此类事件。本文将主要依据最新研究,为您深入浅出地解析雷暴哮喘的发生机制,并提供实用的预防和应对策略。 一、 雷暴如何“引爆”哮喘?—— 详解发生机制 雷暴哮喘的发生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精密过程,是气象学与生物学的“完美风暴”。其主要机理可概括为四个关键步骤: 1.  征集与抬升(Mobilization & Updraft):雷暴来临前,强烈的上升气流(暖湿空气)会像一台巨大的吸尘器,将地面上的花粉颗粒,尤其是那些致敏性强的牧草花粉(如蒿草、豚草,这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元凶),大量卷起并抬升至高空。  2.  破壁与重生(Fragmentation & Rupture):这是最核心的一步。这些花粉被抬升到高空寒冷、潮湿的云层中后,会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而膨胀。随后,云中的冷湿气流又可能使它们冷却、收缩。这一“湿胀干缩”的物理应力,足以使原本坚韧的花粉颗粒外壳(胞壁)破裂。这个过程就像雷暴云成了一台巨型的“破壁机”,将完整的花粉打碎成无数个微米级、亚微米级的细小颗粒。  3.  浓缩与释放(Concentration & Outflow):雷暴的降水和下沉气流,将这些携带着超高浓度过敏原碎片的冷空气团,从高空狠狠地“砸”向地面,并在近地面水平扩散开来。这使得地面空气中的过敏原浓度在短时间内急剧飙升,形成一片看不见却极度危险的“气溶胶云雾”。  4.  深入与激惹(Penetration & Attack):完整的花粉颗粒直径较大(约20-60微米),通常被我们的鼻腔和上呼吸道拦截,主要引起打喷嚏、流鼻涕等过敏性鼻炎症状。但雷暴“制造”出的这些花粉碎片极其微小(<10微米,甚至<2.5微米),可以轻易绕过我们人体的天然防御屏障,长驱直入,直接抵达支气管和肺泡的深处。

         对于花粉过敏者,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患者,他们的气道处于“高度戒备”的敏感状态。当大量超细花粉碎片瞬间涌入,会立即引发剧烈的I型变态反应(即速发型过敏反应),导致: •  支气管平滑肌严重痉挛(气道紧缩)  •  气道黏膜炎症和水肿(气道变窄)  •  黏液分泌大量增多(堵塞气道)   三者叠加,最终结果就是气道被严重阻塞,从而引发突然、剧烈且可能是危及生命的哮喘发作。许多以往只有鼻炎、从 未有过哮喘的人,也可能在这次“超高剂量、直达肺部”的袭击中,首次经历哮喘的痛苦。 二、 防患于未然 —— 个人预防措施 知其所以然,方能知其防范之道。针对上述机制,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的预防措 施: 1.  关注预警,提前防范:在花粉季(夏秋季),养成关注花粉浓度预报和天气预报的习惯。如果预报显示“高花粉浓度”叠加“雷暴天气”,这就是最高级别的预警信号。高风险人群应尽量减少次日户外活动计划。  2.  雷暴期间,紧闭门窗:这是最有效、最简单的方法。在雷暴来临前、中、后数小时内,务必待在室内,并关闭门窗,防止富含过敏原的空气进入室内。可开启空气净化器,进一步净化室内空气。  3.  必要外出,严格防护:如果必须在雷暴天气前后外出,务必佩戴能有效过滤颗粒物的口罩(如N95、KN95口罩)。普通医用外科口罩对微小花粉碎片的防护效果有限。  4.  车辆防护:驾车时关闭车窗,开启车内空气内循环模式。  5.  提前用药,预防性控制:对于明确的花粉症和哮喘患者,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用药。这意味着在花粉季开始前就可能需要规律使用控制药物,而不仅仅是在症状出现后才用药。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(ICS) 可以显著降低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,是预防发作的基石。   三、 有备无患 —— 药物治疗策略 一旦发生雷暴哮喘,迅速、正确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。治疗方案遵循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原则,主要分为缓解药物和控制药物。 1. 急救缓解药物(Reliever Medications)

         这类药物用于快速缓解急性症状,是雷暴哮喘发作时的“救命药”。 •  速效β2-受体激动剂(SABA):如沙丁胺醇、特布他林。它们能快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,解除支气管痉挛,是急性发作时的首选一线药物。通常通过压力定量气雾剂配合储雾罐吸入,效果直接且全身副作用小。  •  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:对于中重度发作,或在吸入SABA后效果不佳的患者,医生通常会建议短期口服激素(如泼尼松),以强力抑制气道炎症和水肿。这是控制严重发作、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。   重要提示:所有高风险人群(花粉症患者、哮喘患者)都应随身携带速效支气管舒张剂,并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。在感到不适时,应立即使用,并遵循哮喘行动计划。如果用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或迅速加重,应立即呼叫急救或前往最近医院急诊,切勿拖延。 2. 长期控制药物(Controller Medications)

这类药物用于日常维持治疗,通过抗炎作用来控制病情,预防急性发作。 • 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(ICS):如布地奈德、氟替卡松。这是最有效的控制类药物,是哮喘治疗的“基石”。它通过消除气道炎症,从根子上降低气道的敏感性。  •  ICS/LABA复合制剂:如布地奈德/福莫特罗、沙美特罗/氟替卡松。将吸入性激素和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复合,既能抗炎,又能持续舒张气道,用于中重度患者的长期控制。   强调:预防雷暴哮喘,规律使用控制药物(如ICS)比临时使用缓解药物更重要。一个气道炎症被良好控制的患者,在面对雷暴这样的突发刺激时,其反应程度会大大减轻。 总结 雷暴哮喘是自然力量与人体免疫系统一次惊人的、有时是危险的交汇。它提醒我们,在气候变化可能延长花粉季、增加花粉产量的今天,我们需要对这种天气相关的健康风险有更清醒的认识。通过科学与意识的结合,我们才能在与自然的共处中,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。

          参考文献:

 [1]佟鑫,张俊晶.雷暴哮喘的发生机理及防治策略[J/OL].科学通报,1-10[2025-09-12]. [2]黄飞月,刘丽萍,张克标,等.重庆市125例流行性雷暴哮喘患者应急救治的回顾性分析[J].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,2025,43(04):536-538. [3]卢琪,吴越,张启航,等.气候变化对过敏性疾病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[J].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,2025,19(03):196-202. [4]李伟伟,白一萍,文锋,等.呼和浩特地区群体性雷暴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[J].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,2024,5(12):1103-1107. [5]刘芳,罗巧英,李元霞,等.2018年榆林地区56例儿童雷暴哮喘回顾性分析[J].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,2023,17(01):22-26. [6]严梅,靳泉鹏,褚娇娇,等.一起群体性雷暴哮喘的调查分析[J].宁夏医学杂志,2023,45(03):270-273.

          供稿:药学部高建军 审 核:药学部王 刚、李 佳

         免责声明:文章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